穿越种田纪事

穿越种田纪事_分节阅读_207

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

    一步三晃的行到他跟前儿,将他手中的书抽了,朝著书封扫了一眼,嗤道:“何时改了看农书?”

    岳行文将那书合了放好,抬头一笑,“这附近的紫蓬山景色优美,明日我们去瞧瞧?”

    胡流风桃花眼一挑,“你想叫他们扑个空?”

    岳行文伸手倒了杯茶,轻笑一声,“空与不空,要看他们的本事。”

    胡流风了然一笑,以手指他,一连晃点了好几下,却最终没说出一句话。又走到窗前儿,好久才突然回头,桃花眼一挑,“听说苏二小姐的万亩荒地里,种着不少的果树,我们明日以体察民情为由,去瞧瞧如何?”

    岳行文神色不明的坐着,坐了好一会儿,才微微点点头,“去看看也好。”

    胡流风抬头望天,“哈”了一声,笑道:“行文,你可知,凡是能被蛊惑的。都是心中有求之人。”

    这是岳行文昨日在丁香巷子里送给他的,他现在终于原原本本的还击了回来。

    岳行文挑眉一笑,大方的点点头,“你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那意思就是本公子就是被蛊惑了,你耐我何?

    胡流风桃花眼猛翻,挫败,完完全全的挫败。翻了一阵子不甘的抽了一本书,坐下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岳行文从怀中取了那张纸,展开细看,那字是急切之时写下的,笔迹甚为潦草,可这次他倒没嫌字迹难看之类的。

    不过是“情愿为你画地为牢”八个大字,他却似是研读什么高深的文章一般,看了一遍又一遍。看着看着目光便柔和起来,嘴角向上弯起。

    胡流风在一旁阴阳怪气的叫道:“可需本公子悄悄的给李府送个信儿,叫你再见她一面?”

    岳行文收了纸张,小心的放入怀中,淡然摇头,“不须。方田之事太过复杂,还不要将她卷入其中的好。”

    胡流风摇了摇头,“以我看,难!别忘了,这长丰县可还有一个平西侯呢。虽然本公子不把他放在眼中,但是他们的消息可灵通着呢。”

    正文 第七十三章 谁高一招

    第七十三章 谁高一招

    岳行文神色不明的一笑。“尽我所能。”

    第二日卯时正点,胡流风的小厮小鱼儿与岳行文的小厮名叫半夏的便将早饭准备好,各自回屋请自己的主子前去用饭。

    岳行文一向不喜有人身近侍候,是以半夏将梳洗的物件儿准备好,便立在一旁侯着。

    趁着岳行文梳洗的档口,半夏大着胆子,将岳夫人的交待又唠叨一遍,“大少爷,这驿站的饭根本入不了口,夫人一再交待小的要好好照顾您,要是夫人知道小的照顾不周,回去不揭了小的的皮。小的去豪客来给您买早饭怎么样?”

    岳行文轻笑一声,摇摇头,却难得的回应了一句,“你可见你那夫人揭过谁的皮?”

    半夏还欲再说,岳行文已洗漱结束,抬脚向房门外走去。半夏无可奈何的跟着出去。

    简单的用了早饭,胡流风与岳行文各自交待自己的小厮好生留守在驿站,若有人前来送贴,只管收了,若问他们的去向。便推说不知。

    简略交待完,这二人便牵马出了门儿。

    农历三月,早上不到六点半左右的光景,天色还不甚明亮,薄薄的春雾还未完全消散,胡流风仍然是一身青衫,岳行文依然一身月白,两人一出驿站,胡流风挑眉一笑,“再与本公子比试一场?”

    岳行文翻身上马,回以轻笑,“有何不可?”

    两人将马头靠齐,胡流风一声轻呼,一青一月两道身影几乎同时如离弦的箭一般疾驰而去。

    两人沿着双墩大街直奔南城门,出了南城门复又沿着田间小道向东而去。

    刚到辰时,李江便乘着侯府的马车到了驿站,驿站守门的官兵自然是认得侯府的马车,其中一人连忙慇勤上前。

    李江下了马车,左右看了看,这长丰县的驿站年久失修,早已露出破败之象。

    象长丰县这样的小地方,一年到头难得有过境的官员,即便偶有过境的,也是略赶一赶脚到百里之外的庐州驿站安歇。偶有公干至此的,也是住在平西侯府的别院,抑或住在平西侯府名下的客栈之中。

    李江眉头皱了皱,这二人宁可住在这样破旧的地方。也不愿与侯府产生任何的瓜葛,单是这一点,已经能叫人猜测出这二人的些微心思来。

    “户部的胡大人岳大人可在?”

    李江从袖中掏出两块碎银子,分给这二个门口守着的官兵,这二人脸上一喜,这驿站可是比清水衙门更清水,一年到头也没有这样收银子的好机会,略微推了两句,满脸堆笑的收下了,言语之间更为恭敬,“回李爷的话,胡大人和岳大人一大早出城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出城?这么早?”李江一愣,“可说了什么时候回来?”

    其中一人恭敬回道:“这个我们兄弟哪里敢问,两位大人的随从还在,要不把他们找来问问?”

    李江微微思量一番,摆摆手,“我亲自进去问,你们前面带路。”

    方才回话的那人,连忙带着李江向里面走,走到驿站院中,飞快的跑到楼上。敲开靠楼梯的一间房门,半夏从里面探出头,那官兵笑着指了指下面,“平西侯府的李爷前来拜会两位大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