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翎说完,带着齐磊向前面走去,“若是咱们不来这一趟,便永远只是猜忌,不知道问题发生在哪里,如今我们确定了它有问题,接下来的事情,只要抽丝剥茧,就一定有据可查。”
齐磊对于这种调查不擅长,但是他知道宋翎心思缜密,便在一旁说道,“需要我帮你做些什么,尽管开口!”
宋翎说道,“什么都不用做,用你的大王身份当一只老虎好了,我就尽可量的狐假虎威,反正就算是张明之来了,也不能奈我何!”
齐磊看了一眼宋翎,说道,“好,我就是你的大老虎,你自管心安理得的当你的狐狸好了。”
齐磊点头道,“哪有这么好看又能干的狐狸,可真是便宜我了。”
宋翎知道齐磊是故意叫她开心,便说道,“你还记得那里吗?”说完,伸手指了指前面的那棵梧桐树。
齐磊回答,“记得,怎么会不记得,当初若我为了见你一面,足足在这树上蹲了半宿呢!”
宋翎哈哈一笑,“原来没有梧桐树,还引不来金凤凰呢!”
齐磊回答,“你才是我的金凤凰,若非你愿意嫁给我,我现在怎么会如此觉得幸福,此生,我从来没有一刻觉得我的生活是幸福的,我的责任是巨大的。”
两人神情款款的回忆着往事,宋翎也不由的感慨,若是多年之前她没有勇敢的在树上陪着齐磊呆了一晚上,而是大声的喊叫有刺客,或许,又会是另外一副情境。
人生,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,若是有缘分的东西,仿佛跌跌撞撞,转了几个弯,最后都会重逢在一起。
齐磊和宋翎,就是这样的在了一起。
宋翎推开屋门,屋内已经落了灰尘,看来这段时间不但是没有人来过,连打扫都没有人做过,她记得之前她在宋国的时候,就算是半年不在,也会有人打扫的,因为大姐知道,什么时候她惹祸了,这里就是她的避风港。
屋内的摆设还是一如既往,都是宋翎的东西,没有一件是多出来的,宋翎伸手,打开化妆镜,却发现里面多了一个簪子。
这簪子不是她的,看这成色,半新不旧,甚至连大姐的也不是,因为价格太过于低廉了,想想也会是什么下人的,掺杂在她的一堆首饰之中特别的显眼。
宋翎把那簪子拿起来,借着灯光仔细的看着,却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。
突然,齐磊压低声音说道,“有人来了。”
宋翎紧忙把手中的簪子插在头上,说了声来的这么快,便迅速的把一切都收回原样。
果然,门口传来了一声,“小人不知大王和王后驾临,真是罪该万死。”
齐磊见宋翎点了点头,便说道,“进来吧!”
门口的人推门而进,只见他穿着天青色的锦袍,面色如玉,只是唇薄目黑,倒是一副好面孔。
来人宋翎认识,正是孔贺之的堂弟孔明之,她微微一笑,“哦,原来是你呀!”
孔明之躬身说道,“正是小人,怠慢了王后和大王还请恕罪。”
起来说道,“是寡人来的太唐突了,王后夜晚里总是睡不安生,便想着当初有只玉枕放在这里,便非要带着寡人找出来不可,否则这觉也别想让寡人睡了。”
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齐磊惧内,对王后是言听计从,孔明之今日一见,果真名不虚传。
孔明之笑着说道,“大王对王后的恩宠,那是天下男人之典范,他日明之娶妻后,定当以大王为楷模,对妻子言听计从。”
孔明之虽然与孔贺之同辈分,年纪却是最小的,宋翎记得当初小时候曾经见过他几次,每一次他都围绕着宋翎身边献殷勤,只是小孩子那般的殷勤和有心机的讨好,宋翎能够分的出。
孔明之的眼睛一直在宋翎身上打转,看着宋翎手中空空如也,说道,“王后走了这些年,这里一直也没有人来打扫,玉枕是否还在这里?会不会是有人收起来了?”
宋翎伸手打开柜门,“怎么会?我放的东西我自己记得,一直都在这里放着呢!”说完把柜子里面的玉枕拿出来,在孔明之眼前晃了晃。
孔明之百思不得其解,虽然他知道宋翎在这里的时候的确有一只玉枕,那枕头是和田玉打造成一朵莲花的造型,温润,腻滑,是个难得的宝贝,当初他们几个都想瞧瞧,无奈宋翎视它为宝贝,从不拿出来给人看,他也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,宋翎走后,他一直以为这宝贝也跟着宋翎一并带走了,没想到这宝贝依旧还在这里,好宝贝他没有拿到手里,颇有些失望。
不过这种失望在他脸上只是一闪而过,继而,他又笑着对于宋翎和齐磊说道,“大王和王后近日造访,当真只为了这个枕头吗?小人那里还有另外一只,正好与这只凑成一对鸳鸯双枕,不知道大王有没有兴趣等小人去取。”
这本是一个拉拢宋翎和齐磊的法子,宋翎和孔家的关系明摆在那里,他是一定会支持孔贺之的,但是齐磊不一样,齐磊是齐国的王,他需要人有人支持他,孔贺之和孔明之的区别在于,谁是孔家的掌门人,谁就是齐磊拉拢的对象,对于齐磊而言,他并没有忠诚度,他的忠诚度是建立在对自己有利的基础之上的。
没想到齐磊却拒人于千里之外,“寡人常年在外征战,莫说是玉枕头,就算是块砖头,寡人也能酣睡淋漓,所以说这种东西对于寡人来说简直就毫无用处,王后这段时间都没有放睡好,我们拿完东西便回去,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!不用在这里陪着我们。”
孔明之没有想到齐磊的拒绝是这么的直接,这叫他一时有些窘迫,他笑着说道,“改天我派人给大王送过去,小人告退!”说完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便退下。
宋翎一直笑吟吟的,没有表现出半点儿的不耐烦,待孔明之走后,宋翎对齐磊说道,“我们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,此地不宜久留,赶快回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