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强角色扮演

第103章 始料未及

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

    和谈之事,聚焦了全球的眼光。但对于同在一国的保定府而言,似乎有些过于遥远。底层的黎民才不会管这些事情,究竟,他们连填饱自己的肚子都难题。

    十五天的时间,转就便过,王曜景也从余洋这里,获得了他想知道的消息。

    “申城?”凭证南方传来的消息,赵三多和成俊德此时正在申城。此次和谈的所在被定在了申城,而义和团又是这场战争的主角,身为首领之一的赵三多虽然没有出席和谈的资格,但也需要留在此地举行周旋。

    “是的,就在申城。”余洋点了颔首,眼睛直视,绝不闪躲。关于王曜景的事情,他已经向赵三多写了长信解释,也是获得了赵三多的准允,他才将二人的位置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便贫困大师兄与我走一趟了。”王曜景点了颔首,这个余洋应该不敢诱骗自己,究竟梅花拳满门的性命可都捏在自己手中。

    但他为了保险起见,依然决议带着余洋一起同行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余洋没有任何犹豫,便允许了下来。如今门中岌岌可危,他留在拳馆的作用并不大。若是上头真的要抄了梅花拳,他们也不能反抗。

    而且经由王曜景这么一闹,梅花拳的职位越发岌岌可危。保定府内可都在传,说是梅花拳的纨绔大少爷赵清河成了发匪,还杀了官府的不少人。若非王曜景展现出来的武力太过于强横,预计他们的拳馆早就被封了。

    余洋也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,若是真的走投无路,或许这头妖魔才是他们的最后一线生机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南方的和谈逐渐的陷入了僵局,关于赔偿军费4.5亿两白银这一点上,已经没有任何悬念,这是洋人所能做出来的最大让步。

    可是,军费赔偿仅仅是众多条约中的一条而已。

    和谈的第二条,就是贬斥义和团为乱党,清廷务必配合各国士兵抓捕义和团成员,并惩治所有加入反抗联军的仕宦,永远克制清国人民建设此类组织,对义和团镇压不力的仕宦,连忙免职,永不任命。

    如果说第一条是割肉,这第二条就是打脸。

    清国再无能,也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。但洋人的此项和议,即是在绝不掩饰的干预干与别海内政,将清国当做他们的殖民地来看待。

    关于这个侮辱,清廷再次的接了下来。他们被打脸的次数太多了,连割地的事情都做出来了,也不在乎这一点了。

    可是,义和团不干了。

    南方的白莲教和红灯照,连忙更改口号:反清复明,诛夷灭洋!

    他们没有现代革~命的意识,也没有更深刻的指导纲要,能够做的就是把喊烂了的口号再拿出来用用。反清复明?人家老朱家的后人都没这想法了。

    不外,这并不故障他们使用这个口号来占据大义的名分。为了给反抗军祭旗,白莲教和红灯照做了一个惊动了海内外的事情。

    杀俘!

    他们从落垡车站抓捕的三百多名英军俘虏,原来是用来要挟洋人的。但洋人的此番举动让义和团十分恼火,便在宣布反清反洋的那一天,把所有俘虏都给斩头,人头还全部扔到了申城四周。

    此次事件,岂论是对于洋人照旧清廷而言,都是一个始料未及的事情。因为清国人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,他们原来是企图施加压力,让清廷与义和团谈判放人的事情。

    但等这些人头被扔到城外的时候,所有人都懵逼了。你们这下手也太快了吧,不凭证常理出牌啊。

    在反映过来之后,联军自是怒不行遏。尤其是英军,更是直接从港岛调遣了一支舰队过来,直逼申城。

    别看只死去了三百士兵,但这三百士兵可是大不列颠真正的精英阶级。虽然英国在两百多年前就开始了资产阶级革新,可是并不意味着如今的大英帝国就成为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。

    在伦敦工厂的滔滔黑烟下,天天不知道要降生几多雾都孤儿。这些孤儿的怙恃,大多是累死在工厂的机械下。

    能够进入军队的,基本上都是拥有真正公民权利的都市人口、中产阶级甚至贵族。

    如今,正是这样的一批人,被杀了三百多个,这个消息传回海内,将会引起何等大的波涛?

    清廷这一方,他们也是气急松弛。原来他们的和谈就步步维艰,此事一出,更是上下震惊。

    身居申城的李中堂听闻了消息,更是接连吐出了几大口鲜血,卧床不起。

    他已经进入了人生最后的时期,这位曾经平定太平军、举行洋务革新的东方脾斯麦,真的老了。

    老的就像这个帝国一样,腐朽不堪,满目疮痍。

    为了平息洋人的怒火,病床上的李中堂挣扎着起身,亲自到洋人的大使馆致歉。回来以后,便陷入了昏厥。

    可是,双方敲定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清军将全力配合联军举行对义和团的围剿。

    认真这件事的,是山东巡抚袁世凯。

    正值壮年的袁世凯,如今正是这个帝国如日中天的实权人物。

    他在山东建设新军,也被认为是北洋大臣的接替者。而众所周知的是,这位新任的山东巡抚,对义和团最是厌恶,认为义和团是邪门歪道,蛊惑乡民,国家杂乱的源头。

    所以,他一直都在起劲镇压境内的义和团,山东的义和团都被他打杀殆尽。此时任命这么一小我私家物搪塞义和团,清廷的刻意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可是,清廷和洋人的这个举动,却彻底打乱了王曜景的企图。

    “师父和师弟已经脱离了申城,详细情况便无从知晓。”王曜景和余洋二人搭船直接抵达申城,却获得了一个令人有些无奈的消息。

    洋人和义和团之间的冲突来的太快,令人始料未及。赵三多和成俊德身为义和团的高层,自然不敢在此地多呆,第一时间逃出了城,详细的下落未知。

    不外,王曜景听着余洋的话,注意力却在远处的海面上。

    “谁人……是洋人的舰队吧。”他指着海上逐渐靠近的钢铁巨船,轻声的启齿问道。